上海农商银行切实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,践行“人民为中心”的发展思想,坚持“客户中心”战略,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与公司治理、企业文化建设以及经营发展战略深度融合,切实履行消费者权益保护主体责任。近年来,该行在公众教育方面积极探索特色和平台融合,打造形式“新”,内容“精”,特色“明”,范围“广”的全方位多元化宣教体系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宣传塑造:从“探索”到“经验”
3月10日,上海农商银行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的指导下,开展2023年“3·15金融消费者权益日”走进环东村活动,迎来了“农商消消乐”百场线下公益课堂,揭开了该行3·15活动的序幕。上海农商银行聚焦“一老一少一新”等重点群体,以金融教育宣传活动为契机,强化对特殊群体金融权益保护,针对销售误导、过度授信、贷款挪用等风险进行提示警示;注重投资者适当性教育,揭示保本高息等金融诈骗本质,引导老年消费者“不乱投”,年轻消费者“不乱贷”,树立理性投资、理性借贷观念,提升消费者对金融安全风险的认识。
“上海农商银行温馨提示,‘个人征信修复’是骗局,可能造成个人信息泄露或财产损失,请关心关爱关注自身信用记录,养成良好信用习惯。”近日,在上海广播电台的云端经常会听到来自上海农商银行的暖心提示。该行在巩固线下“常态化+阵地化”宣传的基础上,不断丰富线上宣传场景,积极利用官方网站、微信公众号、电台广播、微博等云渠道,扩大金融信息的传播面。在上海银保监局的指导下,该行制作的《珍惜一生血汗,远离非法集资》《熟悉的陌生人》等教育宣传原创视频先后在“上海银行同业”等微信公众号向社会各界推送,宣教深入人心,取得了良好社会反响。
课程融合:从“优秀”到“精品”
“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征信吗?”“征信就是我妈妈去银行借钱,需要查询和记录的信息……”。上海农商银行青年讲师走进上海市第十中学,以线下互动与线上直播相结合的形式,为全校千余名师生开展“筑牢‘零花’防火墙”主题讲座。讲座以通俗易懂、生动有趣的方式提示师生要远离不良网络借贷,守护个人金融信息、树立理性消费观念。“内容很精彩”“大哥哥讲解得很有趣”,参与师生反响热烈,纷纷表示受益良多。
上海农商银行持续深化和完善金融消费者教育体系,以“全方位、深层次、多平台”为宗旨,培育和扩充宣教讲师队伍,丰富和优化教育宣传素材库,打造“农商消消乐”消保标识,推出内容新、品质精的金融知识系列课程。该行积极探索拓展宣传渠道,围绕“元宇宙”“智慧养老”等话题,不断提升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教育实效,切实保障金融消费者的受教育权。该行2022年累计开展线上线下教育宣传活动近2700场,投入近160万元,服务金融消费者近500万人次。
场景打磨:从“保护”到“守护”
近日,一位杜老伯至上海农商银行办理“买房”转账业务,被银行工作人员阻拦并报警,后经耐心沟通后得知,这位老人“买房”是假,“林业种植”为真,所谓的“投资收益”一年最高可达30%!无独有偶,前期该行也劝退了一名险些入坑“种树”投资项目的客户,避免客户资金损失。据该行员工介绍,“近年来,新型金融诈骗手段层出不穷,消费者稍有不慎就可能会掉进高收益、高回报的诈骗陷阱,我们一方面要筑牢柜台防线,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公众教育,帮助消费者牢牢守住‘钱袋子’”。
上海农商银行以营业网点为主要宣传阵地,始终严格落实临柜转账“四询问一告知”和“四核实”,不断提升“防诈、识诈、阻诈”的能力,并通过小游戏等参与性强的形式,充分利用排队等候等“闲暇时间”,有效提升宣教力度。该行在全部网点均设有公众教育专区,摆放充足的宣传资料供客户取阅并提供金融咨询。同时,该行还不断扩大防范及宣教的外延,开展“走千家、入万户、进心门、吹响防诈集结号”等主题宣传,进一步发挥金融服务主力军作用,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。
随着上海农商银行“心家园”项目的发布,未来该行将积极对接广大社区,打造金融服务点,精细打磨、深度融合金融宣传服务场景,将反洗钱、反诈骗、防范非法集资等金融知识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社区,助力提升社区居民,尤其是老年群体的金融知识素养和风险防范意识。
上海农商银行将继续坚持“普惠金融助力百姓美好生活”的企业使命,探索传统与数字化创新并行的举措,以金融服务为抓手,关注“急难愁盼”的民生事,推进“走深做实”的消保事,以提升消费者权益保护“软实力”为切入点,不断丰富消保内涵,扩大金融教育宣传影响力,提升金融服务品质,做好普惠金融的排头兵,乡村振兴的先行者,有效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【免责声明】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,不代表和讯网立场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请自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