离异夫妻因一枚钻戒纠葛不清,法官一个妙招巧解困局

北京日报客户端 | 记者 张宇 通讯员 梁栋

记者4月7日从北京大兴法院了解到了一起执法官“巧执”钻戒案的故事。男子张某和女子王某离婚分割财产时,法院判决女方应当返还男方在结婚时赠与的价值8万余元的某品牌钻戒一枚。然而,男方对女方返还钻戒的真假有质疑,女方则认为男方拿到钻戒再鉴定必“有诈”。男女双方不仅不相信彼此的鉴定,还不愿支付鉴定费用,为此一年三进法院纠葛不清,执行法官苦恼之际,突然想到了一个妙招……

张某和王某原是一对夫妻,2022年双方感情破裂,经法院判决离婚,后该案进入执行程序。刚刚收到上述案件时,大兴法院执行法官李少华就向被执行人王某发出了执行通知书,王某很快就打来电话,表示自己可以履行义务,但必须在法院现场交付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王某的爽快对于李少华来说无疑是件“美事”,然而,到了约定交付钻戒的那天,“美事”却成为了李少华的“头疼事”。

原来,双方在强制执行程序之前就已经在自行协商返还钻戒了,但由于双方情感矛盾过深而互不信任——男方怀疑女方返还的钻戒是假的,必须鉴定后才签署结案确认书;而女方则认为,男方接收了钻戒后,拿去鉴定出来的结果一定会作假,从而再找自己索取赔偿,所以男方不出具结案手续自己绝不交付。

第一次交付宣告失败后,李少华找来了鉴定机构,双方又因鉴定费由谁来出而争执不下,鉴定无法进行,而双方又都不同意按照钻戒的价值来进行金钱给付,到此,第二次交付再次告吹。

两周后,一筹莫展的李少华等到了女方的电话,表示自己已经做了鉴定,这枚钻戒是真品,但鉴定是自己花钱做的,只留在自己手中,以便男方收了钻戒作出假报告找自己索赔时作为证据使用。李少华赶紧给男方打电话,谁知男方却认为,女方不给鉴定报告一定是拿真钻戒做鉴定,然后来个“狸猫换太子”,交付假钻戒,不见鉴定报告,绝不收取。交付又一次失败。

一枚钻戒真假的判定让李少华很是烦恼。双方谁都不出鉴定费,女方又不给鉴定报告,怎么能解开“真、假”这个结呢?李少华忽然想到,品牌方是怎么做到护理那么多钻戒后,保证返还给消费者的钻戒是原来那颗呢?带着疑问,李少华来到了专柜,以咨询购买钻戒为理由和店员攀谈起来。“买了以后想做保养,我怎么知道你们还给我的还是不是我那枚钻戒呢?”

起初,专柜只是保证戒指不会被调换,在李少华细致提问下,店员道出了其中的奥秘——每枚钻戒都有一个编码,这组编码是唯一的,查询这组编码就可以看到钻戒的鉴定信息,与钻戒匹配便知道钻戒的真伪。有了这一知识保障,李少华立刻约好上述案件双方当事人进行第四次现场交付。

“法官,我都来了三次了,没有鉴定报告我肯定不收!”“你不给我结案,我也不能给你”。果然,双方和前三次交付一样,一见面就剑拔弩张。

李少华不动声色,将双方带到了品牌专柜,向专柜出示了工作证件,送达了协助执行通知书,要求品牌方对这枚钻戒是否为当初的那枚“定情信物”出具证明。起初,店员表示专柜没有鉴定资质,不能出具证明。李少华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盘托出,并示明协助法院强制执行的法律规定,最终,专柜证明钻戒为真。至此,一波三折的钻戒交付案成功办结。

“此案若直接安排强制交付,双方因彩礼返还积怨较深已丧失信赖基础,其对交付物性质产生争议或会增加诉累;若引入专业司法鉴定,基于双方利益衡量考虑,耗费周期较长及鉴定费用过高、扯皮问题或会给双方额外增加时间、金钱成本。”李少华说,“所以在本案中,我就在思考,多想一点、多做一步,也许就能做到公正和效率的双保证。”

标签:

x 广告
x 广告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北方城市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京ICP备2021034106号-50   联系邮箱: 55 16 53 8@qq.com